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公众号和自媒体运营的方向在哪里?

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一家做微信CRM(侯斯特)的公司,对2017年Q1不同行业30万篇公众号文章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号原文打开率只有2.13%,平均打开率和平均分享率均不足5%。

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

我自己也随机关注了一些非知名的企业和个人的相关订阅号,其中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和机构,绝大部分公众号阅读量都很低。有很多账号运营了几年时间,上百篇文章的内容,但每期都只有几十个阅读量。就像老吴一样,每天幸幸苦苦码字,就自己朋友圈那不超过5%的人看。

这个数据和侯斯特统计的数据基本吻合。你可能会说,你写的文章没人看是因为你写得不好的原因。这个老吴就不怎么认可了,你可以说我老吴的文章写得不好,但是我是实实在在看到大量的优质文章被埋没的。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家时间都这么忙,无论你写得好与坏,老子根本就没有义务要去看你的文章,这就为什么大部分文章无论优质与否,打开率比较固定的原因。然而即便是这么低的打开率,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完全是因为无聊手贱,看到那个红点就有强迫症打开的,还真与内容无关。你可能又会说,老吴你他妈自己水平差没本事写出让别人愿意传播的文字,就在这里瞎逼逼,人家那些10万+的文章是怎么弄出来的呢?

好吧,今天我们就好好来扯一下这个话题:

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自媒体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只是近几年被放大化了,说自媒体的影响力变大了其实是一种误解,应该说是自媒体变多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就单个媒体的影响力来讲,其实是在变小的。上百年前就开始有了战地记者,几十年前的专栏作家,再到互联网时代的BBS版主和博客主,这些在当时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自媒体人,只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误以为是微信微博创造了自媒体。实际上现在很多知名的自媒体人,在BBS时代,豆瓣时代,博客时代同样非常活跃。吴晓波还是财经记者的时候就有大量的忠诚读者了,这些本来就忠诚的读者用户本来就存在,那个年代叫读者,现在叫粉丝,只是换了一个载体而已。所以拥有几十上百万读者用户的这些人,写出十万+的文章一点都不奇怪,没有10万+才不正常呢。

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第二种就是经常看到的情感大号,营销大号,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是“咪蒙”、“李叫兽”这样的公号。不要忘了咪蒙老师可是正宗科班出生的文学高才生,况且还有国内顶级媒体上十年的工作经验。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非知名个人或者媒体写出来的10万+的文章,这又是为什么呢?

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想必那些成天为阅读量烦恼的公司媒体运营部门的人没少去看那些教你怎么做出10万+的文字的文章,就像上面图片中的那些所谓技巧一样,其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套路就不多讲了。但是这些方法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点,比如: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挑起争议,只要三观足够歪,就能引发喷口水话题?也或是其他的,总之,这些文字大部分与品质和思想无关,只要挑起足够多的情绪就可以了,很多甚至不惜传播谣言。

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如果是这样,我们写公众号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上个月写了篇文章,标题是。我知道行业里面有几个专业帮助别人推大号的朋友,他们号称几个月能打造上百万粉丝,当然即便我知道很多所谓粉丝甚至是不惜通过大功率发生器强制加进来的,然而他们自己运营的账号,也就可怜巴巴的几十个阅读而已,不信你们取看看号称自媒体微商鼻祖的第一忽悠G*祥,有多少人阅读它自己的订阅号?其实就在就在前两天,看到了一篇公号文章:

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累积超过3.5万次阅读,一共就两个人打赏,看到这些,这才是代表内容创业的常态。在你还没有形成品牌标签之前,仅仅几次10万+,还远远没有到达养家糊口的程度。

前段时间专门做了些简单的调查来分析这个问题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以公众号为例,统计了一些打赏排名比较靠前的公号,得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果,总结起来包含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1、大部分赞赏收入比较高的公众号往往是一些个人特色比较鲜明的账号。比如和菜头的槽边往事;还有早些年就一直活跃在自媒体行业的keso(洪波)。

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2、大部分拥有良好收入的自媒体人,她们本身不靠这份收入为生。比如在得到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喜马拉雅等开专栏的那些大神,即便能利用平台获得不错的创作收入,但这些收入比起他们自身在专业领业的收入来讲,也是非常少的。当然罗永浩老师的表演会占到个人收入多大的比例就不得而知了。

3、不仅在文字创作领域,在流媒体行业(包括音频和视频)也同样适用。在知乎live或者在行,获得良好收入的往往是那些不怎么在乎这份收入的人,这些人中一部分人,开完live后随即就将所获得的收入捐献给了各类公益机构。

综上原因,尽管我们天天提内容创业,资本也把内容创业视为当下的风口。在此基础上,很多人多借着微信朋友圈的兴起,利用各种无底线的炒作制造很多10万+的内容,着着实实是火了一把。但内容创业的核心还在于内容,人们喜欢消遣娱乐,但愿意为娱乐付费的人群在自媒体圈里,比起传统影视期刊完整的产业链来,要困难很多。就如同我们刚刚看到的几万阅读量却只有两个人打赏。

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媒体创业如此艰难呢?

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首先是付费习惯的问题,实际上在传统媒体产业链上,消费者不必直接向内容方付费,比如我们看电视只需要每个月交有线电视费就是了,我们上网看大部分视频或者文字只需要交宽带费就可以了。而传统产业的内容创作者,他们的主要收入可以向广告主和渠道商收取,而用户不需要付费,当然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逻辑看,我们购买商品或者消费服务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为这些广告支付了费用的。但正是这种内容创作者不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方式占据了主流,导致用户并没有养成直接向内容创作者付费的习惯。

其次是没有没有为不量化知识付费的习惯;对于知识付费,我们习惯于强制模式,比如上学,各种技能培训,考证等。而这种打赏制度带有捐献性质的非强制机制,在没有被量化的知识面前,我们很难转变这种长期一来的习惯。这就是文章开头讲的打赏机制做得好的往往是一些人格化特征非常明显的个体。因为这些个体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同时也在传递包含个人认同的情感属性,这也是社群的要素,人们往往更乐意为成为某个群体买单,就像传统的协会和俱乐部那样,几十上百万年费也会有人愿意支付,况且线上这个社群的进入门槛远远低于传统的社群入会门槛。

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更愿意为线下场景化的Club买单,是吧)

内容创业和自媒体是不是没有机会了,机会又在哪里呢?

自媒体和内容创业当然是有大大的机会,否则也不会有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得到这些平台做得风生水起,只是对于大多人人来讲,这种机会在于内容本身而非“机会主义”,优质内容本身是需要知识积累和沉淀,人们不会太多去为那些收集起来的八卦段子买单,这些内容放在今日头条,flipboard,A、B站上都是免费的。当然如果你具备银教授那样的段子创者能力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大部分人去沉淀并能够完整地创作内容,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怎么保证有足够的收入去维持这些时间的生计?这就回到本篇文章那个吸引眼球的副标题,“想靠做公众号赚钱,你是否已经做好饿死的准备”。没错,就眼前来讲,能够做好自媒体的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足够多的存量知识储备,即便是那个被精英人士天天调侃的”咪蒙老师“,人家可也是个彻彻底底的科班媒体人。

在这之前,我在知乎上写了一百多个回答估计有超过5万字,打赏+付费问答一共收入不到200块钱,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面临跟我一样的处境。但我还是会这么连续的写,就像现在这篇文章一样,我花掉两个多小时来写作和整理,发出来可能就几十个人会去看,大部分情况下也没人转发没人打赏(前两天才开通打赏功能,你懂的),但我还是坚持源源不断地创作,WHY?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会发现,早在10年以前,杨元庆就抱着自家的电脑出现在各大媒体封面上,尽管杨元庆先生长得不错,但比起那些传统的影视明星来还是不一样的。去年董明珠阿姨把自己的头像用作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雷军也在知乎上面亲历亲为地去写关于小米的回答。这些都指向一个答案,人格化是未来商业的核心,商业的表达方式在改变,一切商业行为变成了基于人格认可的social属性。

而对于我们,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媒体运营人员,写作的意义都不仅限于这些,通过持续不断的创作,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媒介,链接到更多的乐于思考和有趣的人,至于创作的商业目的,反正,反正,嗯。

自媒体账号运营存在的不足_电商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_公众号运营属于新媒体运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