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双画面制作,王晓红: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究竟给社会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了什么?

抖音电视剧短视频怎么制作_怎么制作抖音短视频带字_抖音短视频双画面制作

来源丨传媒圈(ID:cmq6636)

8月24日,抖音创作者大会在上海举办。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教授表示,短视频从技术上让每个人“被看见”,激励人们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由此激活了更广泛的社会创新基础、社会创新能量。

抖音电视剧短视频怎么制作_怎么制作抖音短视频带字_抖音短视频双画面制作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红教授在大会现场演讲

短视频带来了“人人可为、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的全新传播形态。王晓红认为,这不仅为人们营造了具有情感连通意义的交流情境,也带来了全新的社会活动形态。“每一条视频都是对生活的微观记录,而海量的微内容显然在更广阔的层次上,展现了社会的样貌、时代的情绪。”

她用“双5E”概括短视频激活创新的核动力:短视频打通了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在呈现生活方式、服务生活需求、表达生活观念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上,远胜以往。作为现实活动空间的延伸,以短视频为平台,助力社会创新,改善社会福祉,打造美好生活,是平台和每一个创作者的责任。

以下为王晓红发言全文:

各位好!很高兴能够参加创作者大会。创作者大会是内容生产者的集市,我们来这里赶集,带着喜悦的心情,感受生机勃勃的气氛。“创作者大会”这个名字,令我想起一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变得更加具象、更具时代性。

这是因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每一个普通群众都可以成为活跃的内容生产者,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海量视频源源不断地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比如,抖音日活用户超过了3.2亿,那些源源而来的短视频、微内容,仿佛把世界拉到我们面前,充满个性、极其饱满,生动且壮阔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在这样的过程中,参与者是创作者,亦是创造者,参与即创造,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参与的激活,就不可能有创造的蓬勃;没有创造的驱使,也不会有参与的活力,更不会有活跃的社会创新。

今天我在这里,不是谈抖音,而是想说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生产给我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创新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又如何理解这样的变化?

一般来说,人类的活动空间越大,每个人发挥的机会就越多,社会集聚的创造能量就越大。对一个社会来说,要让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是需要技术条件的。互联网提供了这样的技术条件,激活了个体潜能,而短视频的直观“可见”,则更有力地激活社会创新。它让每一个人得以“被看见”,让那些日常的、个体的点滴创意和微小创新在“可见”中,汇聚成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这也是短视频激发社会创新的机制。

短视频的新机制:

让每个人可以“被看见”

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总是在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短视频,它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语言文化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它消除了专业技术壁垒,让每个人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无中介地表达自己、播出自己。

电影电视也可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它们本质上是影像的代议制,专业人士用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代言我们的生活,这种代言是有选择的、不完整的,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都“被看见”。短视频的巨大意义在于从技术上解决了每个人“被看见”的问题。“被看见”隐含着自我发挥的机会,因为只有“被看见”,才有可能激励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由此激活更广泛的社会创新基础、社会创新能量。

我们必须承认,自发生长的短视频中,有着不少无聊、无序、无益甚至无良的内容,需要提升、规范、治理,但是,我们需要从中看到并且正视这种新的机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比如说,在抖音上,每个人的活动可能是碎片的、微观的、肤浅的,你晒生活小常识,我晒一支舞。但是,当所有人都可以被“看见”、被“汇入”时,所有的生活小常识、所有的一段舞被汇聚的时候,所有人的能量在集聚,所获得的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自下而上生长的短视频天然带有创造力。

我们是否重视并且理解这种全新的机制及其深刻变化,决定了我们能否更加自觉、有效地把握这样一个时代潮流。

短视频带来的全新时代:

从深度和广度上延展了社会活动空间

短视频对我们的传播活动、社会活动带来了哪些至关重要的变化?仅仅是时间上的简短、制作上的便利吗?如果我们仅仅把短视频理解为时间上的长短之别,制作上的专业之差,那么这种理解在实践中可能是无效的,抑或行之不远。在我看来抖音短视频双画面制作,短视频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其一、全新的传播形态:人人可为、随处可见、随时可用。短视频打破了电视“流”的线性结构,任何一段视频、一帧画面,都可以被人任意截取,独立成意,也都可以嵌入到任何场景、任何介质中传播。人们不仅可以看视频,还可以随时随地随机拍视频、做视频,“用”视频。

短视频所展开的不再只是一个人的观看行为,而是多人、多场景、多任务参与其中、开放协作的实践过程。当原先封闭的内容生产进入了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视频功能及形态极大丰富。

例如,风靡全球的“开箱视频”。也就是抖音上动辄数万点击量的拆盲盒。视频在短短数十秒内,简单记录了玩具用户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方式,从包装盒中取出玩具的“拆箱场景”。这类看似简单的开箱视频令不少用户沉迷其中,甚至影响到了玩具产业上游,玩具企业改变了其包装策略,吸引更多人在秀玩具“开箱”。

在此,短视频超越了“信息”“展示”意义,产品与视频技术共构了场景,视听内容与人的消费行为、使用情境(包括情感活动)连接在一起,不仅重塑了消费,甚至成为了消费本身。

未来短视频生产能否把握又如何更好契合视频消费对象和消费情境的需求,可能成为行业创新突破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二,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短视频成为人们的社交语言。在今天大会现场,我们可以不著一字,不说一语,随手拍下一段视频、一帧画面,发送朋友,即可明了。短视频是我们的“口语”,是我们交流的词汇。随手拍就是一支摄影笔,仿佛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手眼并用,身随意动”。

我为什么必须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短视频的感染力、转发力不是来自信息价值,而是在于情感共鸣,或者维持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些看上去粗糙直白、毫无技巧可言的随手拍视频,其影响力会胜过精良的专业制作。我并不是说,短视频就应该是低质量的,事实上,有创意的或者高品质的视频同样容易赢得喜爱。

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貌似缺乏内容价值”的视频,不在于它表达了什么内容,而在于它为人们营造了具有情感连通意义的交流情境。如果我们依然无视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文化形态的背后逻辑,缺乏对这类成分的重视与把握,那么我们势必无法把控这类新形态及传播成效。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来看Vlog的流行、政务号入驻抖音,就不难理解,轻量、简短、便利只是条件或形式,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朋友般的亲切、随和、平等、令人信赖的对话场,像对朋友一样说话。

其三,全新的社会活动形态:从技术上延展并且创新了人们的活动空间,这是短视频对于社会及社会创新的最大价值和最重要意义之所在。短视频打通了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在广度上汇聚了所有人的活动,包括既往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他人的活动,诸如,油纸伞怎么做,京剧的唱念做打怎么练;在深度上,它以“可见”特质更为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所有活动的细节和个性,因此,短视频在呈现人的活动方式、服务生活需求、表达社会观念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上,远胜以往。

2018年,抖音上有365万次的相聚,也有1024万次的离别;有204万次的脱单,也有200万次的失恋;有235万次毕业,853万次结婚,还有37万次生子。这里,每一条短视频都是对生活的微观记录,而海量的微内容汇聚在一起,显然在更广阔的层次上,展现了社会的样貌、时代的情绪。

如吉登斯所说,当社会习惯以某种方式交流时,它势必内化为人们的观念结构,进入到社会再实践的领域,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形成新的社会活动,表现为日常化、惯例化。短视频也是如此。

短视频激活创新的核动力:

“双5E”

短视频的这一机制是如何作用于社会创新?换句话说,短视频如何让每个人“被看见”,进而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两周前,我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发布了《共享共创:短视频与社会创新》的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把短视频激活创新的核动力概况为“双5E”

第一个E是时空维度上的描述。

EveryoneEverydayEverywhereEverymomentEvery group人人可为,随处可见、随时可见,这是革命性的变革。正因为这种传播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了短视频的社会需求之大、连接之广、基础之强、社会创新之活跃。

第二个E是功能维度上的描述。Engagement(参与)Experience(日常经验)Emotion(情感)Envision(想象)Enlightenment(启迪)。与文字图片相比,短视频的直观“可见”使得这5E的功能作用倍增。比如说,视频更容易将人带入其中,更容易激发情感,更容易学习模仿。在此,我重点谈其中的三点:

1.Every day’sexperience “日常经验”的“非日常”表达,正如我们所见,抖音平台上,母婴育儿、生活窍门、美食家政、舞蹈健身、日常妆搭、家装园艺、垃圾分类等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小创意、小发明、小亮色,源源不断。这些平凡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最优经验,以精彩片段的“高光”(highlight)方式,闪亮呈现,日常创新处处可见。

2,Every where’sEmotion,社会交往情境的重构。短视频点对点的方式直接抵达每个个体,以“可见”的形式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共同作用,创造了新的生活化的共处情境。比如,与父母抖在一起过年、与父母同拍视频,就是在以“可见”情感的接力和相互感染来传递美好价值。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抖音上40岁以上用户拍摄视频的数量环比增加了81%、多人合拍视频环比增加了43%,这说明短视频表达已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这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吉登斯的观点。

3、Every group’sEnlightenment 群体智慧的相互启迪。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汇入”。在抖音上,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很渺小,日常经验的创新都非常微弱,但是一旦这些活动、这些创新被分享,被“看见”,那么每个人其实是不自觉地被汇入到新的更大空间,汇聚成为新的能量,点滴的创意汇聚成群体智慧。

在视频的“可见”“易学”中,自主学习会成为习惯,成为能力,成为动力。尽管短视频所呈现的知识点,是碎片的,非结构化的,弱体系化的,但是因其直观、生动、简短,人们更容易轻松获取知识,在相互呈现中受到启发,从而增长了能力,进而发展出更大的动力。

我认为,对于社会创新而言,短视频的突出价值在于,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断完善自己,使得这种来自基层的创新成为人人可得的一种文化,人人可为并且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因为这种追求、这种文化、这种精神,整个社会才有可能更具有创造活力。今天的中国需要这样的精神。

新机制的未来:

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每一种新技术“赋能于人”,都在不断扩展着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对世界的感知,从技术层面开启人们的思维进程,短视频从社会空间、交往行为、语言呈现等多方面向原有的媒体规范提出了挑战,为我们理解媒介、传播和人类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逻辑。

毫无疑问,5G时代,视频内容生产不仅仅再次迎来爆发式量的增长,还将带来视频+生态的深度拓展。有报道说,在5G网络下,5亿个场景、50亿个人、500亿个数据传感器将被轻松连接,万物皆媒抖音短视频双画面制作,互联互通,每个人将身处于一个更加精准、更强互动、更为逼真的全感官内容环境中。

短视频将如何发展,又怎样进一步激活社会创新的力量?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纵观人类传播发展史,可以看到,人类传播在两个层面上追求:一是不断追求身体感觉丰富性的还原,二是不断追求交往互动的深化。

此后一切新的传播技术也必然沿着这一路径展开:在技术上,进一步延伸人的感觉,如触觉、嗅觉,全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运用,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在空间上,进一步扩展并深化人的交往活动,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再到一切移动定位,进而到人的意识、人的想象、人的情感。

今天,智能媒体、可穿戴设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精准推送,以及未来的高度智能化的场景匹配、情感匹配,这些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无不体现了对人类感知的极致还原,对传播互动的极致扩展。

由此可以想见,未来技术的发展,未来视听传播的演进,必然沿着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全感官体验、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部需求、更好地拓展人的全面互动这一路径展开。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短视频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从深度和广度上延展了我们的活动空间。正因为如此,短视频理应助力社会创新,改善社会福祉,追求美好价值,打造美好生活,这也是平台和每一个创作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