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说视频怎么剪辑最快,你对电影剪辑的认识是怎样的?

没有看到提供专业基础知识的回答。那我来详细补充吧。

电影=长镜头+广义蒙太奇

广义蒙太奇=连续性剪辑+(狭义蒙太奇)非连续性剪辑

连续性剪辑目的,是让剪辑“隐形”,使观众看不出电影是由无数镜头凑在一起的,这样观众才有代入感。这个背后的理论基础是电影心理学,我个人比较了解的是以拉康的“匮乏”(lack)为基础的理论,这里不赘述,第3点会简要提到。与连续性剪辑对立的典型是蒙太奇(狭义),但这两者不是完全互斥的。厉害的导演和剪辑可以将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让剪辑“有形”,却不影响观众代入感。

下面取《阿甘正传》《指环王》《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镜头为例,谈连续性剪辑:

1.180度定律:常规对话正反打,避免越轴。

以阿甘和珍妮座位靠背的红线为准,摄像机的机位始终在红线一侧,在他们前面A和B的位置。这样剪的时候,从A到B,B到A,A到B,B到A,人物的背景是相似的。

想象一下,珍妮说话时我们给镜头A,而阿甘说话时,我们切到镜头C,C到A,A到C,C到A。每一次切到镜头C,我们就看到阿甘和珍妮的后脑勺,这样观众能有代入感去听他们说话吗?是的,这个前提就是导演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两个人的对话上。如果一个专业导演有意打破这个定律,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其他信息,比如说话对象其实在说谎。

如果导演想告诉观众,他们座位后面有人在偷听他们说话。这时,镜头剪的时候就是阿甘说话切到镜头C,珍妮说话切到镜头D,D到C,C到D,D到C。还是在红线一侧(蓝色),同样遵循180度定律。红线转了180度。

想象下,如果这时阿甘座位后的一个小孩”小明”拍阿甘的肩膀,然后阿甘和珍妮都转过头去看后面,和他谈话。我们之后的镜头怎么剪?会从B到E,E到F,F到E,E到F。这时候红线转了90度,如下图,此处可视为公共汽车的侧边。遵循180度规律就不会切到镜头G(车外)。

背景的信息也决定了在红线哪一侧,下图红线很明显是长椅。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小阿甘在后面荡秋千。

摄像机慢慢随推车向阿甘(左边)这边移,直到阿甘的脸挡住了小阿甘,话题变得越来越严肃。

然后一个正常的反打,给我们看阿甘表情。因为,摄像机在这一侧,我们不能同时在画内看到两个人的表情。

导演为什么要这样拍?此处省略我的个人意见。

一般情况,导演决定了摄像机的机位,不需要剪辑师考虑,但是剪辑师需要明白这些原理。

2.大于30度定律:避免跳切(Jump cut)

一个镜头和另一个镜头,分别所对应方向的延伸线相交的夹角,大于30度。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如果小于30度的两个视角画面变化不大,切镜头会让观众意识到剪辑的存在而出戏。

继续用刚刚的图:

如果需要显示30度以内的画面信息,在水平方向横遥(摄像机固定),或者手推车;在垂直方向上下摇摄(抬头点头),或者摇臂(摄像机上下移动)。当然,还有手持摄影机。总之,就是不能让画面切断后紧接一个和上一镜头差不多的画面。所以从一个远景镜头切到中景镜头,或者中景切到近景,小于30度是没有问题,也是属于连续性剪辑。另外,极少情况电影解说视频怎么剪辑最快,进入一个新场景,第一个镜头是全景,紧接一个特写,再接一个全景,再接一个特写,这种情况一般属于为情绪服务的蒙太奇,而不是连续性剪辑。

破坏此定律的蒙太奇,戈达尔《筋疲力尽》(Breathless)的镜头是经典:

3.动作连贯:避免穿帮

这个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的镜头,对应一个完整动作完成的先后顺序来剪辑。动作完成所需时间,和所有镜头时长总和也要接近。

下面两个动图,数下每一个有几个镜头?

第一张动图4个镜头,第二张动图7个镜头。

一个动作分几个镜头来呈现,是人为地增加紧张感。或者说,紧张的场面,切镜头的次数多,并不影响观众代入感。第一张动图,看起来貌似动作并不连贯,箭从埃尔隆德脸边上飞出去两次(第1个镜头和第3个镜头)。但是中间的第2个镜头说明了,两个镜头里脸边上飞出去的箭不是同一支箭,足见很多箭。因为时间非常短暂,观众很难看得清,所以第4个镜头就是补充前面”匮乏”的信息——到底射出去的箭多到什么程度。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说,下一个镜头给出的信息,应该拥有上一个镜头匮乏且与其本身紧密相关的信息,相关性越少,越倾向是非连续性剪辑。当你想看什么,剪辑师就给你看什么,观众是察觉不到”剪辑”的。

信息的匮乏,会挑起人持续看下去的欲望,好奇心逼出人潜在的”强迫症”,这个道理不限于讨论剪辑师如何处理镜头衔接。对于编剧处理剧本结构,或者说对于任何故事结构都一样,一个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人必须要由一个大谜团和无数小谜团组成,大谜团让你产生看的初衷(预告片、第一幕结尾),小谜团让你持续观看(第二幕太长)而不会中途失掉兴趣。为什么很多电视剧到每一集结尾总能令观众恼火抓狂,为什么山鲁佐德可以讲故事讲一千零一夜?

前一个镜头最后一帧的动作,与后一个镜头第一帧的动作一致。看下面动图切镜处:

有些动作的匹配,还可用于场景转换:

连续性剪辑与蒙太奇的结合。

为了省略不必要的动作,不可能做到每一次剪接都和上面例子一样几乎每一帧都对应上。这时,保证画内物体或人物运动方向一致,也有助于使剪辑隐形。

比如前一个镜头,主角在家门口开车,车子从画左移动到画右然后出画,下一个镜头切到另一个场景比如说超市,这时车子应该从画左入画(导演没考虑这个来取景的话,剪辑也没办法),中间不必要的画面就悄悄省略了。这其实和180度的规律相似,主角在车上,观众注意力在那儿,保证车子入画出画的的方向一致,就不容易让观众出戏。

4.视线匹配:镜头视角自然衔接

简言之,上一个镜头显示人在看某物(此物不在画内),切的下一个镜头通常要显示此物是什么。

同时,镜头应该处于人与物的两点一线的平行线上。如果不是特写,这个摄像机镜头一般放在上一个镜头里人的眼睛所处的位置。俯拍和仰拍是最容易解释的例子。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进监狱往上看,于是接一个仰拍镜头。这里总共两个镜头:

虽然是视线匹配的连续性剪辑,但也是蒙太奇的应用。1+1>2,库里肖夫效应。后面黑漆漆的一片,这个隐喻非常不隐。

同样在《阿甘正传》里也有一个连续性剪辑+蒙太奇的剪接,也是总共两个镜头。上一镜头,珍妮抬头往天上看。下一镜头,切到一个仰拍镜头。

然后,我们知道,场景已经转变了。除了,视线匹配和场景过渡,1+1又多了一层“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5.内容匹配

大多用于过渡场景。

场景A台词与与场景B画面的匹配(画外音),场景A台词与场景B台词的匹配(喜剧),场景A画面与场景B画面的匹配(第3点人物动作的匹配,或者物品相似)。

例1:前一镜头阿甘在说珍妮:

后一镜头,一个J Cut(第6点)切到珍妮的场景。

珍妮的花天酒地和阿甘的生活产生的对比,蒙太奇产生新的含义。因为有台词提示,所以还是属于连续性剪辑。相比《教父1》洗礼那段时空的穿插,如果说这一段的蒙太奇效果是1+1>2,教父那段可能是1+1>10。

例2:

同样,画外音穿插式的叙述,属于连续性剪辑。但这里,蒙太奇的效果就非常大,主要起到喜剧效果。

例3:

这个不能算蒙太奇。

例4:

线性叙述,连续性剪辑。类似例3,勉强说是蒙太奇起到了过渡场景的作用。

6. 声画重叠:心理准备

“L Cut” 和”J Cut”,多用于场景过渡和人物对话。这个用过premiere pro的更能理解。

“J Cut”:上一场景的最后,画面还没切到下一场景,下一场景的声音先出来了。

“L Cut “:上一场景的最后,上一场景的声音还在,但画面已经切到下一场景了。

这都是为了提前给观众一个心理过渡或者提示,先让你听到声音(J CUT),或者先让你看到画面(L CUT),这样在场景变换时,就显得不那么突兀。

在人物对话时使用,可使对话交接显得更自然,没有那么死板生硬。一个场景内A对B说话,A快说完的时候,画面先切到B,L Cut。对话中J Cut的情况较少,原因自行脑补。有时为了显示一句话里单独的某个台词使对方情绪上产生了重大变化,也同样用这种方法。(前提是正反打的两个镜头角度非常大,观众无法在同框内看到双方的表情。)

7. 转场(场景过渡):

这里头是最能产生有创意的例子的类型,前面已经提过不少。

一个场景即一个时空,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或者同一个时间不同地点,在剧本里都算作不同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剧本里写好的场景顺序,和最后剪辑的不会有很大出入(合格的编剧应该懂剪辑);但是为了方便拍摄,不可能都按照剧本或者最后剪辑的场景顺序来拍,而是按拍摄剧本(shooting script)。所以在同一个地点,可能拍第2场、第26场和第53场,假设按1个场景10个镜头,一个镜头拍了5条电影解说视频怎么剪辑最快,同一个地点的素材就有上百上千条。拍摄时不做标记,后期工作量不可想象。之所以场记要记录a场(scene)b镜(shot)c次(take),就是为了方便后期的剪辑。

传统常见的转场包括:渐隐(dissolve),淡入淡出(fade in,fade-out),虹膜镜头(iris),划变(wipe)等等。神探夏洛克里,花式转场很多,非常值得拉片。

===========================================

剪辑决定节奏,节奏决定情绪,节奏把握到位,观众代入感达到了,剪辑师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是连续性剪辑还是不连续剪辑(狭义的蒙太奇),关键是看导演想表达什么。多思考导演和剪辑的动机和手段,而不必被这些条条框框给束缚。

最后想说,毕竟机位主要是导演和摄影讨论决定的。没有剪辑常识的导演,都是流氓导演;不想做导演的剪辑,都不是好剪辑。

以上主要针对剧情片而言,好莱坞的商业剧情片,导演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干涉剪辑。纪录片的话,剪辑就是大半个导演,两者紧密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同一人。

之前自己制作的几个蒙太奇例子的动图:陈欣.波特:怎样理解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

===========================================

个人觉得《肖申克的救赎》里最叼的一个长镜头,看得我毛骨悚然,灯光、台词、表演、画幅变化、选角都堪称完美,附图镇楼,就不弄gi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