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说是影评吗,影评背后是一条利益链

红包稿、人情稿,你是否觉得中国的影评“交口称赞”到泛滥的地步?坏品位、做宣传、博口碑,你是否会认为中国的影评人已经处于变质的地步?可以这么说,影评人的公信力现在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在人人号称影评人的时代,谁再说自己是影评人,别人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收红包的。

收红包

国内大部分都是拿红包的影评人

影评人圈子看似热闹,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难掩中国电影评论界养分贫瘠的实质。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影节有这么一个段子:在此期间举行的“独立影评人”论坛中,当主持人就“中国有没有独立影评人这一概念”向观众求证时,有人回应:“国内只有拿红包的影评人!”让现场气氛陷入尴尬。

其实,影评人收红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影评人彼此之间对此现象的谈论也不忌讳。几乎包揽南方系报刊影评写作的著名影评人T先生对此说法是“引进的好莱坞大片是不会给影评人红包的,国产影片也不是每一部都给红包,数额从早期一次300元,500元,到现在的1000元一份,也有遇到一次给2000元或5000元的,不过这种片子不多,一年能遇到一两次不错了。”

另一位业内人士W小姐透露:“2010年电影《孔子》宣传时,出于对主流媒体一定会猛批这片的了解,非常在意收买影评人电影解说是影评吗,为此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影评人试片会,请来了10人左右的小圈子,给出了高达6000元一份的红包,当时还有拿到钱的影评人去向没去试片会的影评人炫耀。杨子出品的《白蛇传说》也是,给影评人的红包是5000元一份。”

做宣传

你所看到的影片都是经过审核的

豆瓣电影影评人看过的电影_电影最top电影解说_电影解说是影评吗

在片商观念中,影评人的大力推荐是获取好票房的途径之一,而成为片商宠儿的影评人可以凭借红包弥补低稿酬的心理不平衡,这种通过电影宣传公司纽带实现“交易”的方式,并不能够让影评人获得最大化利益。资深电影宣传F先生的态度是“作为电影宣传方,在有限的电影宣传资金内,我个人认为请影评人写好话推荐影片根本促进不了票房,我不会主动向片商申请请影评人写稿的费用。”

曾经被冠以“中国独立影评人”的知名影评人G先生对此表示:“在中国,影评人不能成为一个终身职业,中国的影评人需要一个平台给你营造一种书写的权利,搞独立是行不通的,只要进入了北京影评人的圈子,很难不被同化。”

卖人情

都是朋友做的电影换个马甲吹捧

电影圈不大,影评人圈子更小,单纯做职业影评人的并不多,在北京很多影评人的正式身份都是在大学或者新闻出版机构,而当下很多电影宣传人员都是媒体出身,很多媒体人又是和某些导演一块成长起来的。此种情况下组成了一张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实不见微博见的人际关系网。人情债,让多数不方便以正式身份评论的影评人只能以变换马甲的方式当枪手“还债”。影评人R先生无奈地说:“我看完《画皮2》也不说它好还是不好,主要就围绕一句,针对15岁至25岁女观众,这部片会很卖座。”也正是由于种种不锋利的影评出现,中国影评界出现了越来越多不痛不痒,无法一针见血却也无法真正妥协一边倒的人情稿。导演张元说:“国外也有一些影评人说是最怕和导演见面电影解说是影评吗,因为人都是有人性的,经常和导演见面,看到导演拉家带口地在路上买菜,影评人也会出现悲悯之心的,也许会觉得骂,会影响到导演身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评人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有权力就有腐败,将可信度转换成金钱。部分影评人不想砸坏多年经营的好口碑,只能选择不断变换马甲来满足“工作需求”。据《南都娱乐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