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说好做吗,半城男人丨当中国文艺男演员集体步入“中年期”

文艺男青年会遭遇中年危机吗?

梁文道说“会”,过去以为自己没有限度,现在才看到自己有限度。窦文涛说“不会”,他自觉40岁进入最好的时候,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同时有能力去掌控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很大的幸福。

黄磊说“会”,20年前《人间四月天》里温润儒雅的徐志摩,现在是《深夜食堂》里烟熏火燎的厨师,边走边唱的长发青年,而今乐得做中年爱家大叔。潘粤明说“不会”,人生谷底走一遭,沧桑发福的他,还是能在摇滚舞台上吼一曲崔健,能在《白夜追凶》里把演技武装到头发丝。

“人到中年”与“青春”并不违背,哪怕年过七旬,如果还燃烧着对某一事业的好奇心、热情,那么他就处在青春中。

— by 赵慧文—

转载来源丨单向街书店公众号

(ID : onewaystreet2013)

作者丨Yuda

最近有几条小新闻,说来还挺有意思。一个是说演员潘粤明 & 潘粤暗“哥俩”大热的网剧《白夜追凶》被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买下了海外发行权,也就是说,43 岁的男人潘将要走进世界视野了!

《白夜追凶》剧照,潘粤明在剧中分饰两角——一对双胞胎兄弟。

另一条新闻其实是旧闻。是在《演员的诞生》第一期中,章子怡不能容忍台上表演的郑爽笑场,而刘烨认为没什么,二人就此发生了争执,当然这一切也可能是“节目组”的安排。

刘烨与章子怡争执现场截屏

这两条消息其实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 40 岁左右的男演员再次通过不同“事件”进入大众视野的事情。潘粤明的事情说明人生机遇之难得又巧合,而刘烨的事情则让我不禁联想到前辈赐的一个选题——当中国文艺男演员集体步入“中年期”。

前辈说,很多感慨啊!想想这些文艺男演员近期的作品,对比他们从艺之初的作品,很多人的演艺之路不一样了,嗯,这话内涵很多。我还小,并不能完全理解。

这一批男演员,包括:黄磊、刘烨、邓超、佟大为、廖凡、段奕宏、王千源、潘粤明、黄渤等等……他们成名的时间不同,最活跃的时间不同,行至今日,在表演艺术上、生活上呈现的状态也不同。

比如黄磊。

先看一下黄磊在 2017 年都有哪些影视作品(非综艺):

仅一部!但必须承认,这部剧集因其全流程照搬日剧剧情、菜谱,以及演员非走心雷人表演,居然误打误撞,点燃了中国网友给中国版深夜食堂写剧本的热情。

日本版的茶泡饭三姐妹变成了泡面三姐妹。

中国版《深夜食堂》中的“日式便当”

甚至有观剧网友质疑:这剧,确定是我们熟悉的黄老师参与的吗?其品质与黄磊的人设差距太大。

再看一下 2016 年黄磊的作品:

这是一部家庭剧,黄磊和海清围绕着孩子教育问题发生一系列家长里短的事情。虽然评分不算低,但也是一部随着 2016 在大众视野中烟消云散的电视剧。

我们再看一下黄磊在 2000 年左右的作品:

电影解说好做吗_好尸解说电影日本兄妹_做章鱼解说赚钱吗

《似水年华》中,黄磊饰演了一位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回老家乌镇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用现在的标准来定义,是一位职业招人喜欢,又文艺又有情怀的青年。这部剧集讲述了他和刘若英饰演的女主角在乌镇爱而不得的故事。

今天我们去古镇游览,去谈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也算是一件挺有兴致的事情,而黄磊在十几年前的故事中——就在一个个人生活无人知晓、阴雨绵绵、慢悠悠的镇子上,和爱人去构建一种生活。我至今仍然记得这部剧集带给我的感官体验。

《橘子红了》很有名,暂且不说了。

《人间四月天》中,黄磊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徐志摩和林徽因,也让人觉得他就是徐志摩,徐志摩就是他,“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从此也在祖国大地上被吟诵不绝。

《人间四月天》剧照

所以,是什么促使黄磊的作品选择呈现出近乎截然相反的状态的?

如果不去采访他本人,就乱分析一通的话,是很不尊重事实和黄磊本人的。

这里仅仅是一些推测,比如,黄磊在 2000 年之后,逐渐将人生兴趣转向教学、话剧、生活。恩,有可能生活的比重更大一些。于是,我们看到:

满满烟火气,他自己也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你都 40 多岁了,早就该和青春说再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接一些诸如《小别离》、《我爱男闺蜜》这种家庭剧作。黄磊说:“我对孩子的爱,妻子的爱,朋友的爱才是我创作的动力。”

这种言论应当怎样理解?一方面,看到中国男性宣称对家人的爱也真是很感动的一件事,而不是“抛妻弃子”式献身事业;可另一方面,一个中年爱家大叔出现了,而这个大叔可以是任何职业的大叔,可是一个能把诗人演活的演员在大众视野中渐行渐远。

我们只知道雁过无痕,却很少意识到时间是有重量的,每个人度过一段时间,并不是虚空,而是在经历、在感悟、在修正、在放弃。

有些人在二十几岁时的兴趣和在 30 几岁、40 几岁等年龄段完全不同;有些人走在年轻时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力量,越走越执着;有些人人到中年,面对着身体的衰弱、生活的颓败,突然做出离经叛道之事;有些人在青年时因生命眷顾赚的杯盘满钵,中年后满足不已,不再在事业上精进,转而沉迷奢华……

电影解说好做吗_做章鱼解说赚钱吗_好尸解说电影日本兄妹

人生的瑰丽与吸引力在于时间、空间、个人三重维度下,不同人做出的不同选择。

我想在这里给大家讲讲一百年前那位中国最著名的文艺青年——李叔同。

青年李叔同,这“街拍”不错吧!

现在大家只知道李叔同成为了“弘一法师”,但并不清楚他的“前尘事”。李叔同 1880 年生于天津李家,这是个大户人家,父亲李桐有四房太太,李叔同是四太太所生。这一家人靠盐业和钱庄笑傲津门。

在其传记《李叔同》中,作者讲述了李叔同的青年时代——那也是烟花深处问柳、戏台下面戏美人的风流公子哥儿。另外,男女通吃。

当时他的母亲王氏,因为不喜欢他和一位名为杨翠喜的唱戏姑娘相爱,给他娶了一房太太,这位太太为他生了孩子,而他对这一房家人,只有责任,没有感情,或许连责任都尽的少:面对孩子,他都不会主动伸手抱一抱。

后来他为了逃避这一切,东渡日本去学美术,期间还办过戏剧社,男扮女装演过茶花女,回国后带回了一位日本太太雪子(《李叔同》中称这位太太为雪子,但有些人并不苟同,编者按)。要知道在日本期间,他称自己叫李哀,父母健在,未婚独身。

李叔同在日本以雪子为原型画的油画。

李叔同回国后,李家破产了,贵公子要自己负担分别在天津、上海(雪子)的两房老婆、孩子。他将雪子留在上海,只身赴杭州任教。

虽然在文人圈中,李叔同吟诗写文,赢得赞誉,但他不满足;他在日本创办戏剧社,男扮女装演西洋戏剧,被很多人褒奖,后来也不了了之;教学是因为生活所迫,他也不满足…..

.他在风流后,在家道中落后,慢慢品读人生,认为自己应当有更大作为。于是,在一次虎跑寺断食经历后,他找到了人生的新境界,觅到更高层次的审美,继而进入佛门。

1918 年,38 岁的李叔同落发为僧。在此决定之后,两房太太的最后一笔生活费都是托朋友送到的,可谓决绝。

李叔同的“茶花女”扮相

用现在的话是,李叔同“人设崩了”——中年、老年李叔同和青年李叔同选择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足见滑过一定时间的人生,积蓄的各种能量,会书写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所以我们才那样珍视一如既往的热情与好奇心。当然中年、老年开始人生新阶段并没有什么错,个人选择而已,只是,在时间的压力下,那些永不熄灭的火焰更显得珍贵。

做章鱼解说赚钱吗_好尸解说电影日本兄妹_电影解说好做吗

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滚石乐队的老头子在 70 岁还在舞台上玩摇滚,还唱着“我无法得到满足,我就是要不停去试、去试、去试……”。

青春是托马斯·曼笔下的“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

上文托马斯·曼的句子,摘自这本书。

在这个意义上讲,哪怕年过七旬,如果还燃烧着对某一事业、某一爱好的好奇心、热情,那么他就处在青春中。

说起来是矛盾的,人到中年,又是谁都躲不掉的一种状态。这里的中年,意味着身体的衰弱,意味着我前文所说的电影解说好做吗,时间碾压过人生后,改变了什么。或者有的人就从未年轻过,从未燃起过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火焰。

怎么办?怎样和突如其来的中年好好相处?

记得《锵锵三人行》中有一期,三位“中年”人窦文涛、梁文道、马家辉对谈,他们似乎给出了面对中年的答案。

梁文道在《锵锵三人行》“生不如死的朋友”中讲解他对于中年危机的理解

其中梁文道的“总结发言”最切中要害:

“人到中年为什么开始感觉到危机?就是因为过去以为自己没有限度,现在才看到自己有限度。你越早认识到自己有限度越好。

很多读书人,我身边的知识分子朋友,也有会危机。我有个朋友说电影解说好做吗,对写作很失望,虽然大家都认为写的很好。可是他却说‘写再多也没有意思,我们读书人是改变不了这个国家的。’”

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聆听”嘉宾“发言”

“那你做知识分子总想有些抱负,但是我觉得这种想法背后,是把自己看的太大,难道你以为写文章就能改变国家吗?这是很自负的想法。这个社会的变化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因素、阶层、力量…..写文章、教书、做节目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角色。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

好尸解说电影日本兄妹_做章鱼解说赚钱吗_电影解说好做吗

窦文涛在讲自己对于中年的理解

窦文涛接着说:“我觉得四十不惑其实还是惑,不过有一个好处是,至少你知道你喜欢干什么了,我觉得我到 40 岁是进入了我最好的时候,我觉得男人越小越没劲,稀里糊涂,现在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干什么,喜欢去干什么,也有这个能力去控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很大的幸福。”

所以,“人到中年”其实和“青春”是不违背的。”人到中年”是一次生命中有具有标志性的计时,就像有人说的:“少年时,凝视深渊日久。行至中年,深渊终回以凝视。”所以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知道人生的限度,身体的限度,调整自身,继续生活。

但人类终究还是需要那些具有持久热情的职人啊!再次回到文章开头,那些对于影视剧创作有持续热情的文艺中年们,又是否能有足够好、健康的市场保证他们能够接到适合他们的剧作呢?

“国内的电影生态太粗糙了。”一位电影行业的朋友这样和我吐槽,“资本势力很大,不太会选择讲述中年人、老年人生活的剧本。而且整个中国的年轻观比较封闭,整个社会还是在谄媚年轻人。”

另一位资深影评人木卫二说:“现在国内观众年龄层很年轻,调查说是 21.9 岁之类的。如果是像日本那种观众金字塔架构得很好的,也会出现一堆专门看山田洋次的忠实观众。”

这样说,当我们老了,也许那个时候国内的中年、老年演员大叔们,会有更多发挥空间吧!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感动我们的外国电影,比如,《教父》:

那位像老太太一样说话的老年教父,难道不震撼心灵吗?再比如 2016 年伊莎贝拉·于佩尔主演的电影《她》,里面的中年女性是那么自由、独立,那么强大。

《她》

……

这些电影都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生命面貌。我们行至今天,既需要尊重每一个年轻人、人到中年的人、老年人的选择,又需要明晰的是,青春、中年并不是非得属于一群人。

说到这里,我再次想起写这个稿子时,看到的一条小资讯:说 72 岁的日本著名影星吉永小百合作为日本“团块世代”的人(指日本 1947-1949 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即日本二战后第一次出现的婴儿潮,编者按)数十年人气不衰,至今仍活跃于大屏幕。她现在仍能连续 4 个月坚持每天做 30 个俯卧撑,以保证最佳状态拍摄影视剧。

2008 年柏林电影节上的吉永小百合

– E N D-

采 编 赵慧文 丨 美 编陈思丨 音 乐LM